大氣科學家與極端氣候

極端氣候已是我們這個世代不陌生的現象,無論是颱風、洪水、熱浪,還是乾旱,這些氣候災害不只對人類生活、農業生產、經濟發展等造成極大的影響,也嚴重威脅地球上的生態環境。

尤其身為台灣青年的我們,能深刻感受到夏季一年年延長。記得小時候的11月,已經披上冬衣了,如今卻仍需在此時開冷氣。另外,今年10月底的颱風也引起不少討論,在如此氣候變遷的挑戰之下,我們該如何應對?

研究大氣科學的學者們或許能提供一些答案。他們深入學習氣象學和氣候學,從短期天氣到長期氣候的變遷進行研究,幫助我們更全面地了解各種大氣現象。

深不可測的天空便是大氣科學家的研究對象
<圖:作者拍攝>

氣象學(Meteorology)這個字結合古希臘文「高空」μετέωρος和「學科」λογία,意指研究大氣現象的科學,尤其是對流層和平流層底的各種天氣現象的即時狀況和短期預測。氣象學家透過觀測數據和天氣預報模型等科學方法觀察、分析和預測天氣走向,廣泛應用於農業、航運等領域,及預測極端天氣事件。他們不僅能提供及時災害預警,更能提出建議適應氣候,減少災害對社會的衝擊。

而氣候學(Climatology),則主要研究氣候(Climate)的長期趨勢、平均大氣狀況或變遷,通常是以數十年甚至上百上千年為時間單位進行研究。氣候學家透過長期數據記錄、歷史氣候數據和數值氣候模型,來了解氣候長期趨勢及其背後的原理機制,全球暖化、溫室效應和氣候變遷也都是氣候學家的研究範圍。

在台灣,大氣科學是一門結合數學、物理、化學等知識的跨領域學科,並運用資訊科技來研究大氣相關議題。如果這是你的未來之路,你會學習大氣科學概論、大氣熱力學、微積分、大氣動力學、大氣化學等來研究大氣中的能量收支、運動理論、天氣現象和氣候趨勢,從雲滴的形成到整個大洲的天氣系統都是你的探索範圍。

這樣的學科很適合喜歡依計劃執行、具研究、思考和數據分析能力的你!因為課程不只會運用程式語言和數學模型進行大氣現象的模擬,還會有戶外觀測的資料分析。畢業後除了傳統的氣象公職和研究工作,也可在資訊、媒體、教育、航空等產業發展,開拓廣泛的發展方向。

極端氣候聽起來很恐怖,好像不是我們能改善的問題!

但其實我們青少年可以多學習與氣象學、氣候學或其他大氣科學相關的知識,不一定要投身此領域職業,也可初步了解氣候變遷的的原因、影響,及我們身處的地球大氣層正發生什麼變化。甚至我們能積極參與氣候行動,分享相關資訊,進而推廣我們的環保意識,成為更有責任感的地球公民,為解決氣候問題實際貢獻心力。

各種天氣現象及氣候變化都須仰賴大氣科學家的了解
<圖:作者拍攝>

氣象學與氣候學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但我們何曾去關注這些領域學者的研究?透過了解這些大氣科學學科,我們可以以更有深度的方式去看待似若遙遠的氣候問題,改變心態攜手面對正在發燒的地球。

EconnectionForTW希望透過此篇大氣科學家介紹文章,能鼓勵台灣青年藉由學習和實踐氣象學與氣候學,成為改變的推動者

參考資料

  1. “meteorology” (wiktionary)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Meteorology
  2. meteorology (britannica) https://www.britannica.com/science/weather-forecasting/Numerical-weather-prediction-NWP-models
  3.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J.S.M. Coleman, K.T. Law / ScienceDirect)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topics/agricultural-and-biological-sciences/meteorology-and-climatology
  4. 大氣科學學類 (大學問) https://www.unews.com.tw/Group/Index/79
  5. 大氣科學學類 (Collego) https://collego.edu.tw/Highschool/MajorIntro?current_major_id=62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