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快時尚與舊衣重生反思

新年快樂!新年時丟棄舊衣、穿上新衣迎接新開始是不可或缺的傳統,象徵著好運與祝福。然而,當我們享受新年的喜悅時,是否也該停下腳步,思考背後的環境影響?快時尚(Fast Fashion)雖然讓買新衣服變得輕而易舉,但隨之而來的資源浪費與環境破壞卻不容忽視。這次新年,希望身為台灣青年的我們,能以不同的方式迎接這份喜氣,讓穿新衣也能為永續時尚盡一份心力!

舊衣是否也能有新生的機會?
<圖:AI生成>

快速時尚(Fast Fashion)以極高的效率設計、生產、運送和銷售衣物,讓人們以低廉的價格輕鬆購買最新潮流。然而,這個文化背後的環境代價十分驚人,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每年全球產生的紡織品約85%最終進入垃圾掩埋場,相當於每秒有一輛垃圾車重量的衣物廢棄物被掩埋或焚燒!時尚產業又佔全球碳排放量的10%,比國際航班與海運的排放量總和還多。

快時尚對水資源的影響尤其嚴重,有全球第二大的耗水量,衣料染色也是世界第二大水污染來源,未經處理的染料廢水常直接排入河流和溪流,對生態系統造成長期破壞。另外,聚酯纖維、尼龍等合成纖維雖然成本低廉,但會釋放塑膠微粒進入海洋。估計全球海洋中約35%的塑膠微粒來自此類衣物的清洗過程。

這些令人震驚的數據都提醒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消費習慣,選擇更永續的時尚,為地球留下喘息的空間。

快時尚產業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和檢討,身為消費者,我們雖無法直接改變產業運作,但可以從個人行動出發,支持更永續的時尚選擇,進一步減少環境負擔。那我們可以如何具體行動呢?

  1. 轉向慢時尚:避免頻繁購買快速推陳出新的流行服飾,轉而選擇經典、耐穿、品質好的衣物,讓一件衣服陪伴我們更長時間,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2. 改變消費習慣:理性評估每一次消費是否必要,降低衝動消費的頻率。
  3. 支持永續時尚品牌:這些品牌通常使用環保或再生材料,並強調透明的生產流程,以減少對環境與工人的傷害。
  4. 支持二手產品再利用:購買二手服飾或將不再穿的衣物捐贈或出售,讓舊衣物重新進入市場循環,降低對新衣生產的需求。
  5. 優先修補而非丟棄:當衣服破損或不再合身時,先嘗試將破洞補好、改造舊衣成新的設計,雖然會花比較多時間和精力,但能延續衣物的使用壽命。
  6. 參與舊衣回收(見下一段落)

拒絕快時尚並非完全停止購物,而是提醒我們更有意識的消費,一個人的改變或許微不足道,但當越來越多的人投入行動,市場和產業的趨勢也會跟著改變,帶來更永續的未來。

根據統計,台灣每年回收的舊衣中,約七成可再使用,但仍有超過三成因品質不佳或污染而成為廢棄物,不僅增加垃圾量,也對環境造成不小的負擔。農曆新年到來,家家戶戶開始大掃除,但從衣櫃整理出的舊衣該如何處理,才能既環保又實現資源再利用呢?

為了延續舊衣的生命,政府需要推動並提升回收效率與使用效益,民眾也需擁有正確的消費選擇和回收觀念。經清潔整理的舊衣,不只可捐至清潔隊資源回收車、地方政府設立的舊衣回收箱或慈善機構,許多服飾品牌也提供舊衣回收服務,將收集的衣物送往需要的地區。甚至,輕微破損的衣物還可改造成家居布料或提供動物收容機構作為保暖墊,賦予舊衣新的用途。

我們是否思考過快時尚和衝動消費的環境代價?
<圖:AI生成>

今年春節,我們不妨重新思考衣物的真正價值,反思自身的消費習慣,透過珍惜資源與再利用,拒絕快時尚,減少環境負擔,過一個有意義的新年!

  1.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Fast Fashion, Explained (Rashmila Maiti/EARTH.ORG)
  2. 嘗試舊衣新穿 「無新衣挑戰」讓生活變簡單 (林韋翰/環境資訊中心)
  3. What is fast fashion? (McKinsey & Company)
  4. Putting the brakes on fast fashion (UNEP)
  5. 舊衣多愛一點 環境更好一點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回收基管會/環境部新聞專區)
  6. 「快速時尚」讓世界無法喘息 (GREENPEAC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