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內容創作者-馬修·連恩:讓世界聽見自然的呼吸

在氣候變遷與文化快速消逝的時代,有一群人選擇用文字、影像、聲音說出自然的故事。他們不是科學家,也不是工程師,而是將「環境」變成內容主題,讓更多人聽見、看見、理解自然價值的人。他們,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職涯角色——環境內容創作者(Environmental Content Creator)。

這是一份融合創作、敘事與環保行動的職業。他們可能是音樂人、影片創作者、部落客、社群經營者,透過自媒體或實體活動,讓土地的聲音被更多人聽見。而來自加拿大、深耕臺灣的音樂人——馬修·連恩(Matthew Carl Lien),正是一位傑出的環境內容創作者。

環境內容創作者
<照片來源:Imagen 3 Google 模型>

馬修·連恩出生於加拿大育空地區,一個與自然緊密共生的地方。他從小就習慣在森林裡錄音、與風聲對話,也逐漸發展出以自然為主題的音樂創作風格。

在旅居臺灣期間,他受到臺灣原住民文化與環境議題的感召,開始深入部落採風、記錄族人故事。他發現,自己的音樂不只是旋律,更可以成為一種傳播環境感知與文化共感的媒介

從此,他開始結合音樂、紀錄、影像與倡議,用一位內容創作者的角色,實際參與保育、教育與文化保存。

🎧 1. 用《8000》專輯讓大眾「聽見自然」

馬修的代表作《8000》,是一次結合環境錄音、原住民音樂與先進3D錄音技術的實驗。他走進臺灣山林,與布農族、阿美族族人合作,記錄傳統歌謠與自然聲響,並完整保留聲音的原始狀態,不經人為修飾。

🎯 成果與影響

• 入選多國音樂與環境教育資源平台

• 被用作音樂與環境教育教材

• 讓聽眾重新認識自然的聲音,也因此激發保育意識

<圖片來源:作者自製>

🌏2.《Touching The Earth 美麗新世界》:用音樂呼喚對自然的愛與守護

在深刻體認到地球生態正面臨多重危機後,馬修·連恩創作了專輯《Touching The Earth 美麗新世界》,希望透過音樂帶領人們重新看見大地的美麗與脆弱

這張專輯不只是聽覺作品,更是一種喚醒,它邀請我們放下冷漠,以更深的情感去感受自然、珍惜環境。馬修以音符描繪山河林海,也以旋律傳遞對土地的疼惜,讓聽者在音樂中找回與大自然失聯的感知。

🎯 這張專輯的核心目的是:讓人「觸碰土地」,重新建立對自然的敬畏與守護之心。

<照片來源:Imagen 3 Google 模型>

🧑‍🏫 3. 協助部落青年保存聲音文化

身為一位有影響力的內容創作者,馬修選擇將資源帶回原鄉。他不只錄音,更教導族人如何記錄自己的聲音文化。他捐贈設備、舉辦工作坊,協助原住民青年學會聲音保存技術。

🔎 角色實踐關鍵:他不是在替部落說故事,而是協助部落成為自己文化的說書人。內容創作不只是展演,更是賦能。

🎯 成果與影響

• 成立部落聲音保存團隊

• 部落作品登上國際串流平台

• 讓文化與環境成為年輕人生命的一部分

<照片來源:Imagen 3 Google 模型>

在傳統印象中,做環保好像必須是學者、研究員或政策參與者,但馬修·連恩的行動告訴我們:內容創作者也能成為環保推手。

這種角色的價值在於:

• 讓「環境」不再只是科學數據,而是有感情、有故事、有聲音的存在

• 擴大環保議題的觸及層面,讓原本不關心的人也能被吸引、被感動

• 用創作橋接知識與感受,讓環境議題更有共鳴與行動力

他們不只是傳播者,更是喚醒者。

<圖片來源:作者自製>

你不需要成為專業音樂人或拍片高手,只要你願意傾聽、紀錄、創作並分享,你就正在實踐環境內容創作者的精神。

👣 起步建議:

• 用手機錄下你生活中自然的聲音與畫面

• 訪問你家鄉的長輩,問問他們對這片土地的記憶

• 寫下一篇你與某個風景的連結,並在社群分享它

• 觀察一項你關心的環境議題,用圖文或影片說出它的故事

💚 支持方式:

• 追蹤、轉發、支持這些內容創作者

• 參與他們舉辦的活動、音樂會或工作坊

• 成為這樣角色的合作者、讀者或共學者

<圖片來源:作者自製>
  1. 🎧 《8000》專輯播放清單(YouTube)
  2. 🎵 欣態度人物.台灣讚聲 馬修.連恩
  3. 📺 原住民族電視台《旅人廚房》節目精選

你也可以是環境內容創作者。從一段聲音、一張照片、一篇短文開始,讓我們一起用創作,喚起人們對土地的感知與愛。


📸 本文介紹之人物為馬修·連恩,因肖像授權尚未取得,故不展示本人照片。若您是圖片版權人並願提供授權,請與我們聯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